“成功了,成功了!”注视着新型灭火器通过火灾性能测试,江苏锁龙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爆发出阵阵欢呼。
市面上大部分灭火剂含有PFOS,这种物质不仅会导致遗传疾病、神经疾病、发育疾病等,而且几乎不能自然降解。以问题为导向,锁龙科技持续攻关环境友好型泡沫灭火剂,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输出,制定了2项行业标准,填补国内空白。
像这样以标准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。截至目前,我市企业共主导和参与研制“两新”领域国家标准24项、行业标准2项、团体标准3项、省区域标准1项。
走进江苏中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,一台庞大的环形机器映入眼帘。“这是获批‘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’的低速大转矩半直驱永磁电机。”公司总工程师张立勇介绍,这台机器避免了中间传动环节带来的能量损耗,系统效率提高15%至35%。
新技术研发的背后,是标准化工作带来的系统支撑。低速大转矩半直驱永磁电机运用了数十项标准,其中三项企业标准是该公司自主制定的。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中工研究院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8项、团体标准1项、企业标准4项。
瞄准细致划分领域痛点、难点,我市一批中小企业走出了独特的标准化道路。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得知,“两新”领域的24项国家标准中,有17项来自国家级、省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“我们力争研究透彻永磁电机的每一个零件、每一种发展分支。”张立勇介绍,中工研究院建有十余个相关领域的创新和服务平台,招揽专兼职高品质人才20余人主持研发创新工作,现有永磁电机方面的专利49件,以专业化、精细化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。
“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把尺子。标准之上的产品,市场接纳它;标准之下的产品,市场淘汰它。”张立勇同时担任着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一职,他和团队一起为上千家公司可以提供了标准宣贯、标准培训等服务。
“谁制定标准,谁就拥有话语权;谁掌握标准,谁就占领制高点。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姚弋说,我市支持带领企业参与省级以上标准制订修订,实现从“卖产品”向“卖标准”转变。近年来,在继续奖励标准制修订、标准化组织工作、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等项目的基础上,我市探索将国际标准化注册专家等纳入资助范围,并持续建设标准云享站、标准云管家等特色服务平台,为公司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标准化服务。
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指导推动企业,将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变,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,实现标准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‘三链融合’。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张汉刚介绍,截至目前,我市企业共制定国家标准600余项,行业标准400余项,并成立省级以上标准化技术组织18个,制定省级、市级区域标准600余项。
标准不只应用于工业产品,也已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所有的领域。智能化户外驿站、微型消防站、复合透水路面、公路桥梁……支撑这些公共设施的是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。去年,我市以全省最高分创成全省唯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,涵盖标准共计300项,22项标准上升为省级以上标准。
“标准已变成全球‘通用语言’。一项标准走向成熟,最终还要与国际标准接轨、竞争。”姚弋说,企业要集聚国内外技术资源、上下游产业资源,研制一批比肩国际领先水平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标准。据悉,我市已有13项ISO国际标准被认可、6项标准列入《欧洲药典》。
走向国际舞台,需要一支熟悉技术、管理和国际规则的标准化人才队伍。今年以来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企业标准化总监工作,核心是带领企业设置标准化总监岗位,并使其在标准化管理中发挥作用。近日,我市首批30名企业标准化总监上任,预计到2027年,全市将培育企业标准化总监80名。
“成功了,成功了!”注视着新型灭火器通过火灾性能测试,江苏锁龙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爆发出阵阵欢呼。
市面上大部分灭火剂含有PFOS,这种物质不仅会导致遗传疾病、神经疾病、发育疾病等,而且几乎不能自然降解。以问题为导向,锁龙科技持续攻关环境友好型泡沫灭火剂,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输出,制定了2项行业标准,填补国内空白。
像这样以标准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。截至目前,我市企业共主导和参与研制“两新”领域国家标准24项、行业标准2项、团体标准3项、省区域标准1项。
走进江苏中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,一台庞大的环形机器映入眼帘。“这是获批‘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’的低速大转矩半直驱永磁电机。”公司总工程师张立勇介绍,这台机器避免了中间传动环节带来的能量损耗,系统效率提高15%至35%。
新技术研发的背后,是标准化工作带来的系统支撑。低速大转矩半直驱永磁电机运用了数十项标准,其中三项企业标准是该公司自主制定的。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中工研究院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8项、团体标准1项、企业标准4项。
瞄准细致划分领域痛点、难点,我市一批中小企业走出了独特的标准化道路。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得知,“两新”领域的24项国家标准中,有17项来自国家级、省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“我们力争研究透彻永磁电机的每一个零件、每一种发展分支。”张立勇介绍,中工研究院建有十余个相关领域的创新和服务平台,招揽专兼职高品质人才20余人主持研发创新工作,现有永磁电机方面的专利49件,以专业化、精细化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。
“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把尺子。标准之上的产品,市场接纳它;标准之下的产品,市场淘汰它。”张立勇同时担任着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一职,他和团队一起为上千家公司可以提供了标准宣贯、标准培训等服务。
“谁制定标准,谁就拥有话语权;谁掌握标准,谁就占领制高点。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姚弋说,我市支持带领企业参与省级以上标准制订修订,实现从“卖产品”向“卖标准”转变。近年来,在继续奖励标准制修订、标准化组织工作、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等项目的基础上,我市探索将国际标准化注册专家等纳入资助范围,并持续建设标准云享站、标准云管家等特色服务平台,为公司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标准化服务。
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指导推动企业,将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变,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,实现标准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‘三链融合’。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张汉刚介绍,截至目前,我市企业共制定国家标准600余项,行业标准400余项,并成立省级以上标准化技术组织18个,制定省级、市级区域标准600余项。
标准不只应用于工业产品,也已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所有的领域。智能化户外驿站、微型消防站、复合透水路面、公路桥梁……支撑这些公共设施的是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。去年,我市以全省最高分创成全省唯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,涵盖标准共计300项,22项标准上升为省级以上标准。
“标准已变成全球‘通用语言’。一项标准走向成熟,最终还要与国际标准接轨、竞争。”姚弋说,企业要集聚国内外技术资源、上下游产业资源,研制一批比肩国际领先水平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标准。据悉,我市已有13项ISO国际标准被认可、6项标准列入《欧洲药典》。
走向国际舞台,需要一支熟悉技术、管理和国际规则的标准化人才队伍。今年以来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企业标准化总监工作,核心是带领企业设置标准化总监岗位,并使其在标准化管理中发挥作用。近日,我市首批30名企业标准化总监上任,预计到2027年,全市将培育企业标准化总监80名。